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教育界蔓延,成為推動高校教育創(chuàng)新的重要力量。為了適應這一變革,全國各地的高校教師紛紛進入“充電模式”,提升AI相關素養(yǎng),力求在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智能時代。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學與百度聯(lián)合舉辦的AI通識教育高級研修班,為60多位來自全國的教師提供了與時俱進的技術與教學支持,讓他們走在AI教育的前沿。
自今年秋季學期起,全國范圍內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面向本科生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無論是理工、農(nóng)業(yè)、醫(yī)學,還是人文學科的學生,人工智能都已成為他們的必修課。這一舉措標志著AI教育不再局限于計算機科學領域,而是全面融入到各類學科的教學體系中,賦能所有專業(yè)的學子,為他們打下堅實的科技基礎。
在這一波AI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們不再僅僅依賴傳統(tǒng)的教材,而是主動與技術前沿的企業(yè)展開合作,借助企業(yè)的資源和技術,提升自己的AI教學能力。本期的AI通識教育高級研修班便是這種產(chǎn)學合作的典型案例。通過與百度的緊密合作,參與的教師不僅接觸到了最新的AI技術,還學習了如何將這些技術引入課堂,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參訓教師來自全國各地的多所高校,涵蓋了計算機學院、信息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等技術類學科,也包括了藝術學院、外語學院、醫(yī)學院等非技術類學科的教師。無論他們從事的學科是什么,大家都意識到AI已經(jīng)是未來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都積極參與培訓,以期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受益。
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在交流做實踐的心得
在為期兩天的研修班中,教師們不止停留在理論學習上,更通過實際操作,深入體驗了AI工具的使用。百度工程師帶領大家使用飛槳深度學習框架和文心大模型,在多個實際項目中進行實踐操作,包括歷史文物照片修復、私人營養(yǎng)師開發(fā)、學術論文優(yōu)化、文案創(chuàng)作、以及桃子分揀系統(tǒng)等。這些項目都是基于真實場景的應用,教師們通過動手操作,不僅學到了AI的技術,也掌握了如何將其轉化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AI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在培訓過程中,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指導委員會秘書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桂小林發(fā)表了深刻的見解。他指出,AI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工具,它正成為各學科發(fā)展的催化劑。面對AI時代的來臨,大學教育必須更加注重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桂教授還提到,百度通過這類培訓課程,將行業(yè)中的最新技術和案例帶給教師,幫助教育體系更好地與時俱進,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桂小林做分享
隨著AI技術在各行各業(yè)的廣泛應用,教育領域也正在經(jīng)歷深刻的轉型。從本學期起,百度已經(jīng)與北京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多所高校合作,共同推進AI課程建設。未來,AI教育將繼續(xù)深入更多高校,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將共同見證人工智能如何改變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方式。而高校與企業(yè)的密切合作,將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向更加智能化、創(chuàng)新化的方向邁進,培養(yǎng)出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復合型高端人才。
【版權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中國科學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 中國科學網(wǎng)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
【特別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郵箱 biz@minimouse.com.cn